一连多日的降雨,让十年九旱的辽宁省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庄稼地喝饱了水。站在村头南山上,阜新县于寺镇官营子村党总支书记张庆年自信地告诉记者:“眼下,大豆长势喜人,玉米大多是双棒的。2023年玉米亩产超过2000斤,2024年有望超过3000斤(湿粮),又是一个丰收年。”
将时针回拨至2011年,当时的官营子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为零。10多年来,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官营子村“不靠天公靠科技”,整合土地资源扩面积,加大科技投入提单产,如今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4万多元,反超阜新城镇居民,村集体收入400余万元,成为当地有名的乡村振兴样板村。
官营子村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党建统领“搭台”。近年来,官营子村创造性探索党建平台、土地整合共享平台、产业平台、综合服务平台、文化法治平台、科学技术平台、农产品溯源平台七大平台并行发展,走上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土地整合 “合”出新动能
官营子村地处辽宁、内蒙古交界,全村2.31万亩耕地虽多为丘陵沙地,但有官营子河和牤牛河两条河流穿村而过,本可以依托丰富的水源种果树、打粮食、搞养殖,但因村里曾一度缺少带头人引领产业发展,家家户户仍以种玉米为主,村民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曾经占了四成。
直到2019年,官营子村开始有了“大动作”。村党总支牵头成立土地整合共享平台,提出“按等定价、集中连片、共同受益”的土地整合模式,以满足村民集中连片耕种的需求,解决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简单的土地流转无法使村民满意的难题,推动全村土地流转逐步走向市场化。该共享平台综合地力肥瘦、上一年玉米均价及产量等因素来确定下一年土地流转价格。“今年土地流转,一等地每亩1000元、二等地每亩900元、三等地每亩800元。乡亲们看到了稳定的‘回头钱’,如今全村90%的土地都纳入了平台管理。”村党总支书记张庆年喜笑颜开地说。现在,村里想继续种地的村民,可以通过支付对应的流转费来租种相对集中连片的土地;没有人耕种的土地,由家庭农场进行统一保底耕种,保证土地整合共享平台的可持续性。
为了改变“望天吃饭”的传统耕种模式,官营子村成立产业平台,利用该平台的现代化灌溉系统,按照“用好河套水、留住天上水、节省地下水”的思路,整合抗旱救灾、水利建设等资金,建设方塘20个、蓄水池40个,引方塘水到高处的蓄水池,依靠自流进行灌溉,加强田间管网建设,实现河渠、干支流相通,坑塘相连,确保引得进、蓄得住、旱能浇、涝能排。村民和经营土地的大户形成利益共同体,水电等基础设施同投入、共受益。粮食产量提高了50%以上,全村半数以上的劳动力从曾经“喊渴”的农田中解放出来。
为提高经营性收入,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官营子村利用流转后的集中连片土地,在村子四周打造东养殖、西高效高产田、南林果、北棚菜四大产业,引导村民从事设施农业、高效农业生产,让村民人人有事做、守家在地能挣钱。村民霍相卫掰着手指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我家里有两个蔬菜大棚,还种了200多亩玉米,今年收入预计能超过30万元。”
科技共建 “建”出新市场
在官营子村奔共富的路上,张庆年结识了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简称“沙地所”)党委书记、所长于国庆。沙地所几代人接续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致力于建设辽西北沙化土地生态治理典型示范区。
“张庆年带领农民群众致富增收的意志、寻找科技支撑的渴望打动了我。”于国庆说,所里有大量成熟的土壤改良与地力提升、水肥高效利用、沙地生态产业设计等科研成果需要中试转化、复制推广,需要一个有干劲、有威信、有能力的乡村振兴带头人一起干。经过讨论,两位书记一拍即合。于国庆协同调动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蔬菜研究所、水稻研究所和耕作栽培研究所,由各所相关负责人担任“战区团长”,五指握成拳,与村“两委”班子一道,催生了一场“1 1>2”的科技共建。
此后,“团长”们就没闲着过。水稻研究所专家高树奇在农忙时每天早晨5点和村民一起下地,8点再回所上班;沙地所农业产业研究室主任王群天天“长”在官营子村的蔬菜大棚里,给菜农讲技术、搞试验,他的手摸起来就像锉一样,满是茧。与此同时,村里的科学技术平台上喜报频传,“通过单产提升、水肥一体化,庄稼产量噌噌涨,市场行情也不错”“行距株距经过改良后,南山果园林下土地资源得到更加充分的利用”……
看中了官营子村区位、环境优势和干事创业的劲头,北京新发地市场有名的“辣椒大王”王福娟“转战”至此。目前,全村几十个蔬菜大棚正在试种王福娟带来的6个品种的辣椒,示范带动全村辣椒产业再上新台阶。
随着多样态的产业逐渐兴旺起来,官营子村还开通了微店,上架了印有“官营子”商标的粉条、大米、小麦粉。如今,这些乡间好物经过农产品溯源平台认证后,正通过互联网销往全国各地。
乡村治理 “理”出新风貌
青山环抱,红墙黛瓦,农民新居小区一点不比城里的差。村里的新风貌是村“两委”引领经济发展与乡村治理融合的实践成果。
近年来,官营子村“两委”带头示范,依托党建平台、综合服务平台,对关系村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做到能帮尽帮。同时制定村民公约,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利用文化法治平台,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儿媳”评选,建设文化长廊、法治长廊和村史展览馆。诸多举措把全村的力量聚了起来,让村民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从参与者变成共治者,也让萦绕在村民心头的“问题清单”转化为越来越长的“幸福清单”。
每当逢年过节,村里讲究热闹,张庆年便把乡亲们请到一起,吃个团圆饭、看场“跑黄河”民俗活动。官营子村还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鲫鱼炖豆腐、圆葱炒鸡蛋、二米饭、小米粥等各色软烂适口餐食,80岁以上老人可免费用餐,65~79岁老人每人只需交3元餐费。此外,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一楼就是村卫生室,除了村医,每天还有县医院的医护人员来为村民看病、开药。如今,村民们头疼脑热不用跑,医保看病就地能报销。
2024年3月,官营子村幼儿园开园了,“三餐两点”对本村孩子不收费。操场上,8名教师带着托班、小班、中班、大班的小朋友一起滑滑梯、坐“摇摇马”,玩得不亦乐乎。另一边,前临主街、背靠市场的村残疾人创业车间内,本村和周边村镇的残疾人均可免费入驻创业。“大家在这里烙煎饼、烤地瓜、卖菜籽,虽然不是什么大买卖,但能让身体不方便的老乡在家门口就有活干、有钱赚。”驻村第一书记王长伟说。(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于险峰 张仁军 张健楠)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