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平市南洋镇是漳平水仙茶的核心产区,当地的水仙茶种植不仅瑰丽壮观、历史悠久且规模可观。而张兴裕便是其中之一,他是一位有着55年制茶经验的老党员,身兼中共党员、国家级乡村工匠名师、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乌龙茶制作技艺(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国家级传承人、漳平水仙茶第四代传承人以及岩芳水仙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等职务。在张兴裕先生的带领下,茶叶富民、茶叶兴乡的发展攻略得以推广。他秉持着“以品质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的理念,遵循“慢工出细活”的原则,不断提高自己独特的制茶技艺,并且凭着这套制茶技艺带动村民发展制茶事业,提高了茶叶的制作水平。
茶香浓郁 古韵盎然
南洋镇是漳平水仙茶核心产区、中国水仙茶之乡,国家级水仙茶综合生产标准化示范基地,良好生态成为发展水仙茶产业的得天独厚优势。这里的水仙茶曾经一度滞销、价格低迷,但制茶师张兴裕深谋远虑,逐步从产业发展、生态治理、文化传承等方面,全方位地推动南洋镇的振兴发展策略,为南洋镇的特色茶业发展事业带来了无限的光芒,如今南洋水仙茶产业突破发展瓶颈而破茧成蝶,从步履维艰到一路高歌,成为蜚声省内外的知名茶品,2021年实现产值5亿元。
《茶经·一之源》中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 漳平水仙茶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是乌龙茶中的一种名品。馥郁芬芳的水仙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一方四指宽的水仙茶茶饼,纵横茶界100多年,经过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水仙茶逐渐形成了自己历久弥坚的独特风味。制茶师张兴裕制作的水仙茶,是传统漳平水仙茶的精品,它既有水仙茶醇爽细润、味甘润喉的传统风味,又有着如兰似桂的天然花香。该产品不仅比一般的漳平水仙茶耐泡,其色泽乌褐间蜜黄油润,红边明匀齐,香如兰桂,味如甘霖。而且每个茶饼的正面均盖有“漳平水仙第四代传人——张兴裕”的红色印章。
20世纪60年代的一个春天,山中的茶树散发着暗香疏影,生长在南洋镇营仑村的张兴裕,被阵阵茶青的鲜气、水仙茶独特的魅力以及村中浓郁的茶文化深深地吸引。在这个秀美旖旎环境的熏陶下,张兴裕开始热爱茶,专注于茶。1967年,15岁的张兴裕负笈随师,在师傅张旗生的引领与耐心讲解下,他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发展水仙茶的事业中来。年少的他,马不停蹄地学习制茶技巧,心中默默地坚守和传承着茶文化,不断把热爱转化为使命感。同时,他也回归于自然生态传统,寻求铸就一套独属于自己的茶园管理与制茶经验的方案。
热爱不止 传承不衰
热爱与传承之美,如同流淌在张兴裕血液中的基因里,生生不息。秉持着一颗传承茶事业的诚心,在1972年至1983年的12年间,张兴裕在南洋学校从事代课教书职务的同时,还焚膏继晷,兼管着学校(教育山)茶园和茶叶加工工作,专心致志地专研制茶。
匠心独运,源自热爱,成于专注。1988年,他着力于践行制茶工艺,在南洋茶厂任制茶师。正如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中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制茶过程中,张兴裕不断实践,大胆创新,找寻制茶的最佳方案。在传承水仙茶制作工艺的同时,他灵活运用现代机械设备制作水仙茶饼,并坚持春秋两季的古法采茶,制作出沉香悠长、醇爽细润、味甘润喉的优良茶品。2005年,张兴裕荣获了龙岩市“制茶能手”的荣誉称号。栉风沐雨的这些年里,张兴裕在茶园里默默地奉献,每一个足迹都充满了对茶叶的热爱与执着,每每饮乌龙茶,张兴裕的劳倦和疲惫似乎都瞬间被磨灭。
制茶师张兴裕,以淳朴辛勤、无私奉献与鞠躬尽瘁的精神投入到制茶工作当中,夜以继日,众人皆知。2023年8月,张兴裕有幸被漳平市政府推荐入选作为文化和旅游部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漳平水仙茶(乌龙茶)制作技艺(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候选人,并于2024年3月通过公示。热爱和坚持如同灵魂的养分,它们让张兴裕在漫长的岁月里不断前行,追求卓越,最终实现了人生的进阶以及茶文化的熠熠生辉。 他热爱并且传承茶工艺,不仅仅是对过去制茶工艺的尊重,更是对未来茶事业蒸蒸日上的期许。正所谓:“慢工出细活”,张兴裕深知,漳平水仙茶制作工艺的过程千难万险,每一环节都需要准确把握。他选择永不言弃,无畏无惧,继续在传承茶文化的征途上渐行渐远,写就茶文化的璀璨篇章。
作为漳平水仙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茶技艺传承人,张兴裕表示,乌龙茶的制作不像其他茶叶一下子就可以烤完,独具慧眼的他,极为注重各工序的各项技术操作细节,严格遵循水仙茶的加工工序操作要点,遵循着“采青—晒青—凉青—摇青—杀青—揉捻—压模造型—烘焙—成茶”这一套独属于自己创就的众多技艺工序。其制作工艺极其复杂精妙,需要一步步不断精进,而且每一步都需要经过精心计算,与灵活的制茶技法相融合。 制茶是否成功,不仅涉及季节、气候、时间等因素,还有个人的制作手艺及设备等因素,从这可以看出,制茶的过程是如此艰辛。匠心独运,细节决定品质;精雕细琢,方能彰显非凡魅力。制茶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观察和分析,比如制茶师张兴裕说起一段制茶的步骤:“晒青要看第一叶和第二叶下垂凋萎的状态,叶子边缘稍稍卷缩、叶面失去光泽是最佳状态。”张兴裕对鲜叶采摘、晒青、做青和烘焙流程,都有独到的见解及相应的操作方法,从这可以看出张兴裕心中那份对茶文化传承的执着与坚持。
早在2007年,张兴裕就获取了漳平市春茶赛茶王奖、龙岩市秋茶赛优质奖及中国农业博览会评选铜奖。这不仅仅是对他热爱茶文化的嘉奖,更是对他默默付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制茶技艺的真挚回报。对于他来说,这些嘉奖都是虚无缥缈的,重中之重是如何继承好传统茶艺,如何让水仙茶在现代市场中保持其独特魅力以及如何将水仙茶业做大做强。
2021年2月,张兴裕师傅被评为漳平水仙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茶技艺传承人,得到了当地政府和茶界同行的高度认可。为了将茶产业发扬光大,张兴裕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农民共同致富为宗旨,科学制订水仙茶茶业的发展规划,进而打造生态茶乡、知名茶乡。
2014年至今,漳平水仙茶制茶党员张兴裕成立并担任着漳平市岩芳水仙茶专业合作社社长及技术总监职务,从事茶叶的生产制作与审评。为了帮助当地广大茶农种好水仙茶,张兴裕自掏腰包修建了便民路、便民桥。张兴裕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坚持宜林则林,宜茶则茶,实现了发展与生态的有机结合,带动了本区域及周边水仙茶种植农户200多户共同发展,走传承传统工艺、共同致富的新路子。
创新赋能 兼济民生
五十多年来,张兴裕赓续且传承着传统制茶工艺及其技术,孜孜不倦地总结前人经验并且不断进行实践,对制茶技术进行一轮又一轮的革新,创建出独属于自己的一套制茶新工艺,成为了当地茶界公认的漳平水仙茶传统技艺与产品代表人。
为了将这门传统制茶技艺持续发扬光大,张兴裕除了教授子女外,还打破传统技艺“传内不传外”的陋习,亲传弟子达30多人。张兴裕通过师带徒、上门指导、开展公益讲座及培训班、参加非遗展示活动、参加各类水仙茶栽培与制作大赛等方式,指导教授亲传弟子水仙茶的栽培和制作技艺。例如在南洋镇政府、茶厂等地开设了《水仙茶传统工艺制作》讲座及培训班;长期义务兼任大用生态农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茶叶种植和制作技术总监。张兴裕所指导的徒弟们都学有所成,成绩斐然,比如张文建、张文将在2012、2013年漳平市举办的“生态杯”春季茶王赛评审中,分别获得了三、二等奖,2019年获得了“正南杯”春季传统茶王赛金奖;以及第十九届中国世界功夫茶大赛茶王赛五星银奖等。
此外,为了让更多人看到并且了解制茶工艺、让制茶工艺继续传承发展下去,张兴裕倾囊相授,把自己多年的研究积累编撰成《茶叶的内含物质》一书。此书为制茶人阐述了茶叶从采摘到成品的整个过程以及茶叶所含各种物质有效成分的分析,为新时代的茶业发展做了深厚的铺垫,同时也对漳平水仙茶的产业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身为漳平水仙茶的第四代传人,为了更好地推广、营销乌龙茶,张兴裕打造了漳平水仙茶的优质品牌,并且不断传承与发扬水仙茶文化,他不惧路途艰险,进行了漳平茶叶的各项推广活动,引进了生态种茶理念。1992年3月至2013年12月,在漳平市九鹏茶叶有限公司担任技术顾问,2011年-2019年期间在大用生态农业综合发展有限公司茶叶种植和制作技术总监,为漳平茶业投资的单位、企业等介绍和推广茶产品,并打造了漳平水仙茶品牌。接着,张兴裕通过提高茶园基地的管理标准,着力发展茶叶基地的观光旅游业,讲好水仙茶故事,让游客深切地感受到水仙茶文化之美,同时延伸上下游产业链。通过新建茶叶清洁化生产流水线,逐步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制度化管理模式等方式,促进乡村振兴建设的发展。
在新世纪,互联网已经成为人类社会最具变革性和影响力的技术之一,它不仅促进了信息传递,也推动了经济发展。2022年8月29日,张兴裕参加了中央电视台cctv17《我的美丽乡村》栏目《漳平—村水仙香》,探寻南洋镇的乡村振兴之路,参加了漳平水仙茶评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宣传片的拍摄等,这对当地的茶叶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推动南洋镇高质量发展以及茶业传承发扬的举措,也随着闽西日报的帮助推广得以发展实施。
作为重量级茶王的张兴裕,不仅在茶文化发展上做出了杰出贡献,且在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中也屡创佳绩。
孟子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爱待人。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张兴裕正是一位这样以仁存心、以爱待人的君子,在公益活动中脚踏实地,履践致远,只为服务他人,改善民生。比如,张兴裕参加助力推进新漳平建设、县长直播公益助农活动,乡村助农项目的开展,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随着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项目的兴起,不仅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为农民朋友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了他们的生活状况。2006年春,张兴裕参加了阳光工程茶叶加工工程培训班,推动了茶文化事业的发展;此外,2014年,张兴裕还在南洋政府会议室为残疾人、扶贫对象传授制茶工艺理论知识,残疾人可享受创业补贴和免费技能培训,确保他们能够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这大大地改善了民生;2020年6月,张兴裕又参加了“县长直播公益助农”漳平专场活动,并且参加扶贫活动,对贫困户进行技术扶贫等等。扶贫济困,践行人间大爱;助人为乐,彰显时代风尚。
张兴裕正是这样一位勇于担当、创新不止、心怀大爱的制茶师。在张兴裕看来,传承制茶工艺至关重要。茶不仅出现在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各个场所,也被广泛应用于婚礼、祭祀等重要仪式活动中。以茶会友、客来敬茶、以茶互赠、新人向长辈敬茶等传统习俗,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互敬互重,以及中国人的平凡实在。茶在中国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对于传承茶文化,我们不能袖手旁观,而是要不断传承制茶工艺,让制茶工艺在新时代的洪流中绽放出新风采!
“一生苦作已成翁,焙得汤花碗碗红,天下茶食多雅者,从来都在布衣中”。半生躬耕茶亩,一碗如兰似桂。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